甲狀腺出問題,不檢查難發現!50多歲的上班族王先生(化名),日前健檢發現甲狀腺長了結節,起初不以為意,但在進一步透過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來輔助診斷、細針穿刺,高度懷疑為惡性,決定手術切除,最終證實罹患甲狀腺癌,幸有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王先生現已痊癒,僅需定期追蹤,卻也讓他嚇出一身冷汗。
甲狀腺結節在國內相當普遍,全口植牙平均每4名成人,便有1人患有結節,多數人是在健檢時,透過觸診、超音波得知,其中雖然僅5~10%屬惡性(甲狀腺癌),但數量仍不可小覷,2016年有4041名國人新確診甲狀腺癌(含原位癌),發生率擠進10大癌症排行榜。
收治上述王先生的中國附醫內科部新陳代謝科顧問張淳堆醫師表示,家族史、環境(輻射)都是甲狀腺結節危險因子,然而,結節是否為惡性,得靠醫師觀察超音波影像、相當仰賴「醫師經驗」,若有懷疑便得進一步用細針穿刺化驗,決定是否手術切除,但針長、扎脖子、檢查完易出血疼痛等缺點,讓不少民眾對穿刺卻步;此外,醫師間對超音波影像判讀不一致性卻高達7成,對細針穿刺建議的一致性也僅33%,可能出現過度診斷、過度治療。
植牙的優缺點最大的問題在於,長期的手術是否會影響到您的生活作息,尤其是較為年長的患者來說,重複的回診且漫慢治療時間之下,病患因此失去耐心而放棄治療也不在少數。就優點來看植牙的成功率已達九成以上,但以一顆植牙價格不斐的情況下,雖然植牙優缺點相較傳統式假牙來得更加耐用,但還是讓病患的荷包有些許負擔。就長遠來說,植牙優缺點及整體使用感受跟真牙相近,一顆植牙保養得宜,使用15年以上都沒問題。比較了植牙的優缺點後,還是建議對於關乎日常飲食及影響美貌的牙齒來說,植牙還是一項較優質且CP值高的補牙選擇。醫師術前規畫也相當重要,植牙選擇的植體也是相當關鍵,選擇便宜的植體,不免因為植體的品質造成牙根的鬆動,與牙醫師討論後,選擇優良的植體是避免植牙失敗的重中之重,最後的最後,選擇一間口碑良好的優質牙醫診所,也可以為您降低更多植牙失敗的風險。
常常看到年紀輕輕30、40 歲就一口爛牙,後面的牙齒蛀光光了,但卻認為前牙還維持得住,所以後面有問題的牙齒就暫時不理,於是繼續倚靠前牙吃東西。久而久之,牙齒咬合便跑掉了,沒有足夠的牙齒承受咬合力量,全口牙齒很快就會全盤崩壞,此時就需要全口重建了。很多患者都認為全口重建就是把缺的牙齒補滿就可以了,但這樣只是做了一口假的牙齒罷了,並沒有改善咬合的問題和牙齒的穩定性,全口重建必須要建立牙齒的穩定咬合才行。 就像翻新房屋一樣,設計師先要詳細地丈量、構思、畫設計圖,與屋主討論後,選擇材料,然後用心的裝潢。全口重建也是如此,醫師要先為病患詳細檢查、訂定治療計劃及估價,再與病患討論,然後選擇材料,進而逐步完成全口重建,重點是牙齒的咬合力量要平均分布在所有牙齒上。
張淳堆醫師表示,藉由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,能協助醫師更準確判斷良惡全口重建性,減少約50%侵入性檢植牙查,也可讓約27%良性結節患者,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切除與終身服藥,「惡性結節能及早發現和治療,良性者則免去過度診斷」。
該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屬非侵入性檢測,已獲得包括美國、歐盟、台灣等多國上市許可,現正送健保審查。張淳堆醫師強調,細針穿刺一次,健保需支出數千元,超音波則僅數百元,若能減少不必要細針穿刺,勢必能節省健保支出,此外一旦通過健保給付將能增加使用普及率、減少誤判率,對病人是一大福音。
王先生健檢發現甲狀腺兩側都長了結節後,經甲狀腺智能分析影像醫材檢測,發現結節「威脅性」相當高,進而決定接受穿刺和手術切除,最終證實為甲狀腺癌;經積極治療後,王先生已痊癒,定時追蹤即可。